谈何容易。
这些修复的老师傅们真真比那些专家还专家,他们才是真正的内行。他们才知道,水有多深。举个小例子吧,比如这些年的当红炸子鸡——中高档的明清官窑瓷器,所谓的‘全品’‘完美品’,真正的全品有多少?其实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修复过的。
几乎都是修过的,只是你是否看得出来,什么时候看出来而已。
有些经过高手高修过以后,就是熟行拿着专用手电筒照着看半天,也未必看得出来,只能通过隐约的表象对其原始状态做一个大致的判断而已。
所以,看似差不多的东西,精确分析比较,市值是差很多的,你当个完美的买回来,被人家找出修复的痕迹,可能连一半的价格转手都没人要的。一个冲口,一条极隐秘的炸线,对于明清官窑瓷器精品这种对品相极挑剔的玩意来说,很可能就是一个或者几个档次的差别。。。
那些什么答对亮起一盏宝石灯的砖家,坐在那明晃晃的大灯下看明清瓷器,立马就给估价,我们都看着心惊肉跳。太不严谨太不专业了。
至于那些以为看看滴掉奢华的预展,翻翻图录,找个所谓‘可靠的,信誉好’的大拍行,自己就可以去举牌买东西的聪明人。。。你就等着给人送钱吧。这不是潜规则,只是基本的常识。
真正的完美,有,但是极少,真相,往往是很残酷的。多数是为了迎合参与者看客的心态,修复粉饰出一个‘完美’的表象而已。
不过不这样,这戏也难唱下去。只是躲在后台的那些人,极冷静罢了,当然,也很悲哀,看得太清楚,反倒失去了很多乐趣。
我看着这位梁师傅的小孙女蹲在地上摆弄着屋里铺着满满的一地碎片,都是景德镇那边弄过来的明清瓷器的残片,小家伙不过七八岁左右,就已经分得清官窑民窑的区别了,只年代上头还模糊着。。。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只是比她还晚些。。。。。。。。。
‘师傅,这不都是白地上画着蓝色的花吗?怎么能看出来八百多年二十几个朝代的变化呢?’
‘你用心看,就看得出来。’
。。。。。。
其实纹饰不是判别的最重要标准,表象是会骗人的。只是,大家都从这里入门罢了。
我只托着下巴啜着茶想着心事,默默无语。
其间几次觉得魏栋急的慌,天南海北的突然就转向正题,我都觉着突兀了点,何况梁这样的老师傅?‘魏栋’‘未动’你咋这么着急就动了呢?几次给他递眼色他也不理我,这个某名校毕业的博士牛着呢。
我起身抱起架子上搁着的一个青花大碗,初看其除了个头大点,其它无甚出彩。像这位梁师傅这个档次的,明清瓷器的修复,行市低于六位数的,他一般是不接手的。为什么这样一件普通的民窑青花碗,却被搁在了这样的位置?
“近日常看的。”梁师傅看着我抱着它看,就一笑说:“这玩意还真有点难人啊。”
“哦。”我抱着看着,没立刻回话。这玩意是有点蹊跷。看胎釉彩特征,东西是老的,但年代路份。。。。。。
“嘉万民窑”。魏栋凑过来斩钉截铁的说。
我抬眼看看他,又看看东西,没说话。梁师傅也没表态。
“不,康熙的。。。康熙早期的,好像。。。呃,又不对。。。东西应该不对。”魏栋未几又说。
我又抬眼看看他,没说话。
典型的东西都容易看,但这件。。。怎么说,不典型,这就比较麻烦。我倾向看康熙早期民窑,但青花发色和纹饰画法却又不典型。官窑的容易,有定式,民窑的却难。我把它抱在怀里,抱抱看是否符合清初胎质厚重沉实的那种手头。。。太轻了不行,太重了也不行。。。这个么。。。要多抱多比较才会有个感性认识。。。看看釉质是否有别,是否符合卵青釉的特征,甚至有无常出现的火疵棕眼一类。。。纹饰么,比如上面的花石庭栏,双勾填色的画法,以及分水是否符合初期的特征。。。等等。。。
其实看这个一点没什么玄的,就是一门技术,资料的更替,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比如:大概我刚开始在每天放学后学这个的时候,大家都说顺治一朝没有款的,康熙中早期之后才有款。但慢慢无数的民间积累的标本资料浮出后,人们才发觉,原来顺治不仅有款,还多种多样。。。反倒是康熙中后期许多外销瓷有着相对规正的官类款,而官用的却未必带款,雍正十三年的初期许官窑器都没有款等等。。。。。。所以,不是说老古董行业是不需要更新的,不是的,必须要不断的接触最新的资料和修正一些看似板上钉钉的观念。
和任何一门技术都一样。
当然,它也有它的特殊性。这方面就如中医看病,大家奉行的都一样是那一套理论基础和辩症方法,但是若是遇到疑难杂症,即使都是几位高手,也会因为各自阅历和积累的不同,对同一位病人身上的病症得出不同的结论,也会出现分歧。这种状况下,争执无益,只能多看多实践,多增加阅历,多看更迭的资料,更加的细心严谨的分辨。
且,还有一点很重要的——运气。看谁的运气好,最早抓住了问题的突破口。
lt;4gt;
我抱着看了很久,没有办法给出结论。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想,谁能给我个机会,让我老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