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红起来的时候,张离也嘚瑟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可以真的视名利于无物,尤其是18岁的年轻人,不免翘尾巴。
第一次知道利害是被一老演员不指名道姓地骂演技烂,原本并没有明说是谁,可以不了了之。熟知那会张离的粉丝也都是些热血的年轻女孩,好些个是第一次追星,也丝毫不知深浅,把老艺术家的微博围攻了。结果,第二天,各种媒体评论集体把张离连带粉丝冷嘲热讽了一番。
恰好张离当天正出席某场商业活动,记者们一个接一个问这个问题,张离红得突然,压根没见过这种场面,只好强自冷脸以对。
结果“耍大牌”的名声就这么起来了。标签一立要撕掉就难了,直到今天都没有真正甩掉这个帽子。
刚刚红起来不到半年,网上批评声四起,张离的粉丝还到处点火,得罪各种老演员、影视评论家、记者、媒体人。连续数月,张离虽然得到粉丝支持,却是各种官方媒体群嘲对象。
总而言之,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
也就是那段时间,18岁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不可承受之压力,失眠、自我怀疑、情绪高低起落,差点就要掉入抑郁的深坑。
好在,他还有个暗恋的人撑着他。但凡和陆淮喝上一杯酒,能撑着他的意志几个月。陆淮对着他笑一笑,鼓励他两句,又能把他从抑郁的情绪里扒拉出来一点。
第二次则严重得多,是因为陆淮教育了他一顿。
彼时两人已经在一起小半年,可因为都忙,真正相处的日子不足十来天。
其实那次陆淮没有说多么严厉的话。陆淮向来对他惯着,很少说重话。
可铺天盖地的指责也比不上心上人的一点不满。
那是张离第一次演电影。电影上映时,陆淮没告诉他,自己买了张票去看了。看完后,陆淮打了个电话给他,问某一个镜头是不是用了替身。
张离听着那口气,老老实实说,自己因为档期紧,背对镜头的几场戏确实用了替身。
陆淮听完沉默了好一阵,然后说,“我没要求你演技多出色,可你态度这样不好,我很失望。演员不是给你混的行当,竞争和年纪,随便一个都很容易打垮你。别仗着年轻好看,把观众的喜爱当做可以挥霍的资本。”
陆淮很少这样严肃,这电话如当头一棒。张离当场哑口无言,除了重复“对不起,你别生气”这两句,找不到别的话说。
张离在这通电话后躲了陆淮好几天。陆淮事后担心话说重了,回头又想想,只要他开心就好,不红了自己养他,何必那样凶他呢,于是旁敲侧击地道歉了好几次,表示自己一时火气上头,没有指责他的意思。
尽管如此,张离从此以后拍戏,除非自己实在做不到的武戏,再没敢用替身。新人刚红,又不知道能红多久,公司都是希望乘着这时多赚钱的,然而张离无论多忙,无论经纪人如何施压,只要在拍戏,商业活动通通往后排。
这件事让两个人都分别自我反省了一场。可见,这恋爱从那时就埋下了纠结的基因。
事到如今,张离回想起来,那是两个很重要的刹车,把飘飘然不知轻重的自己扎扎实实地绑在了地心。
那件事后,陆淮再没正儿八经地严厉批评过他,有看不过眼的雷剧嘲笑两句也就过了,不想让他自卑或对因此对演戏产生心理障碍。去年去电影学院进修,陆淮也是这么嬉皮笑脸地偶然给他定下的。不过,张离也怀疑过,陆淮是在脑子里一早给他安排好的,光看他这么给吴冬煦面子就能推测一二。
在演艺圈的这几年,张离也越来越明白,运气,是要有,可是,运气只是刚开始时那巨大的推动力,如果只有运气,那么在惯性结束后,所有的一切都会骤然停止或跌落。混了十年的陆淮当然比他更明白这一点,虽然不强求他在专业上多厉害,可也还是一步步为他打算。
陆淮在张离合约快到期的时候,让他在专业上下下苦功,有另外一层考虑是不曾明白说过的。星辰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大娱乐公司,向来很是残酷,18岁的张离当年是后起之秀,公司力捧,可星辰内部竞争激烈,但凡察觉到张离有离巢的心,就会把资源向其他人倾斜。
青春和大树好乘凉的背景,都是东流水,终归要消逝的。
要自己站稳,就要本事过硬,有导演愿意主动用你。
粉丝也好,资源也好,是锦上添花,从来不是立身立命之本。所以在《同桌》的拍摄过程中,陆淮这么多年第一次对着张离说,“我想看你拿个奖”。
也不是不用心良苦的。
这部作品,终于在拍摄、制作、宣传的漫长周期后,要接受观众的检验了。
张离连轴转地跑完了半个多月的宣传行程,最后一天回到北京,电影制片方包了一个大礼堂做首映礼,陆淮、杨子絮、方若琳、乔安之以及星辰许多艺人前来捧场。
方若琳和乔安之的电视剧首播数据虽然还不错,却没达到星辰的预估目标。乔安之虽然演技长相都不差,却总是差点观众缘。因此,这两人感情还处在暧昧期,就被公司拉出来秀绯闻,这回双双出现,明摆着是借机引关注的,炒作新剧的。
方若琳十分大女人,本并不太在乎绯闻,能给事业有提升的事情她不怎么拒绝,只是陆淮在场,她却放不太开和乔安之秀恩爱,虽然坐在一起,始终和乔安之保持着一点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