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重生耽美 > 越战的血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哦!”张日升这么一说我们就都明白了,虽说我们占了上风,但越军这是有备打不备,咱们在他们的坑道上开了一个个“天窗”,他们就冷不防的在“天窗”下面往外乱打一通。还别说,这乱打一通还真有些效果,一来咱们上面的人没有防备许多都是聚在一块的,所以可以说是伤亡惨重,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在提醒我们,这“天窗”也是不能乱开的,开多了同样也会成为越军攻击我们的窗口。

从这一点来说,越军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在弹药库和粮仓被我们炸毁的情况下还能坚守甚至反击,这要是我们……说实话只怕早就崩溃了。

“他娘滴!”团长狠狠骂了一声后,就指着张日升下令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用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把那些地老鼠给我打到服贴为止!”

“是!”张日升应了声转身就往自己的队伍里跑去。

于是一场更加严酷的战斗就开始了,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解放军战士们像发了疯似的一个劲地往坑道里打枪丢手榴弹,而越军却为了争取生存空间努力顽抗,他们利用死角躲避外面射来的子弹,乘着战士们换弹匣的空隙就冒出头来猛打一梭子或反抛上来几枚手榴弹。而我们抛到坑道里的手榴弹……越军总是会不顾一切的用身体压着或是冒险反抛上来……

越军在这时表现出了他们勇敢同时也是疯狂的一面,实际上我相信,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更多是因为这样下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豁出去了跟我们拼一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战场上往往最难打的就是这种被困死的兵。正所谓困兽尤斗,有时困兽才是最难斗的,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只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拼死一搏!而我们眼前的这些越鬼子,就正是这样的一支困兽。

战斗比想像中的困难得多,越军不断地从“天窗”下射出子弹,因为坑道里较为黑暗,所以反而是敌在暗我在明,一排排的战士就倒在了敌人的子弹之下。一枚枚的手榴弹也从“天窗”里抛了上来,因为这些手榴弹有许多是越鬼子反抛上来的,所以我方战士根本就没有反投的机会;更让我们头疼的还是些从“天窗”里射出的迫击炮炮弹……那些越鬼子根本就不架炮,他们用手扶着迫击炮用最快的速度往“天窗”外发射一发炮弹之后又用最快的速度消失在坑道里……当然,这些炮弹不会有什么准头,然而就是因为没有准头才让我们防不胜防,有时这里一炮有时那里一炮的,搞得整支部队都乱作一团。

有时我都在奇怪了,这越鬼子什么时候学会的这一招,尽量会用手扶着迫击炮快速发射,之后再迅速撤离……

后来我才知道,这招其实也是我们教给越鬼子的。

这方法是几十年前我们的先辈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常用的招数。当时因为美国佬的火炮猛烈,而且其仪器也十分先进,所以我军迫击炮阵地往往是架设好之后只打两、三发炮弹就会被美军炮火覆盖。这直接导致我军在战场上往往是有炮也不能打,于是就有人想到了这一招: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用手扶着迫击炮炮筒发射,打完一发之后就马上撤退,换一个地方后再打!

这一招在抗美援朝战场果然很实用,美国佬就一直在纳闷他们有着又多又先进的火炮,还有先进的仪器,却怎么也打不完志愿军战士的炮兵阵地。

然而这一招,却被用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而且还是越鬼子打我们的,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越鬼子会用这一招而我们不会!

是什么造成这么大的反差呢?我在心里只有苦笑:越鬼子在努力学习我们的战术战略的时候,我们却是在大生产、搞批斗,于是在战场上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刘!”半个多小时后就见周团长有些有些灰头土脸的跑了过来,在战斗激烈的时候周团长亲自上阵指挥,并且又往里投了一个营的兵力,可是战局却不仅没有进展,反而还增加了许多的伤亡。

团长急得在我们面前踱来踱去,叹了一口气对刀疤说道:“老杨,今儿个我们是栽了,你看看……就愣是拿这群王八蛋没辙!”

“团长!”这时刀疤反倒是冷静了下来,说道:“这样打下去不是个办法,除了增加伤亡外什么也得不到!”

“可难道就这样停手?”团长愤愤地说道:“这眼看胜利就在眼前了,没想到这小王八蛋还出这一招……”

刀疤自嘲的笑了声道:“你急着要人家的命嘛,人家不拼死保命难道还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砍?”

团长想想觉得也是这个理,于是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要不?咱们用炸药包炸?”看着团长在为战事为难,身旁就有许多战士自发的提出了些建议。

“不行!”很快就有人反驳道:“炸药包一炸那‘天窗’就塌了,咱们的目标是清理坑道里的鬼子,这开一个炸一个,什么时候才能清理得完哪?”

“那就用火焰pēn_shè器……”

“也不成!那玩意让鬼子打上一枪就爆炸,太危险了!”

……

这种现像也许在现在是难以想像的,团长在讨论战事小兵在旁边插嘴提意见……可是这在这时代却很平常。为啥?这时代讲究官兵平等呗,为了这就连军衔都废除了,官兵穿的制服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两个衣兜。

有时能够这样其实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