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四年的时间里,虽然朱尔典在英国的外交版图中一直都处于一个次一等的级别,但在中国的权利之大却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而在公使这个位置上干了十四年后,莫名其妙的就被伦敦那边给训斥了一顿,朱尔典的恼怒同样可以想象。
没错,朱尔典的确是袁世凯的密友,彼此之间的交情也非常的深厚。但不得不说,朱尔典的确是一个专业的外交人员,在华的这些年里也一直都以英国的利益为最优先,之后才是他与袁世凯的私人友谊。
也是因为这个关系,英国和中国的许多不平等条约都是在他担任公使的这段期间签订的。
所以他和袁世凯的私交虽然不错,但让他无视了严绍的原因并不是他与袁世凯的私交,而是作为英国人的莫名骄傲…
作为驻华公使。安徽的情况朱尔典当然知道一些,也知道在安徽有着一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所生产的汽车比全球其他所有的汽车公司加在一起都要高…
问题是,那又如何?
虽然英国的颓势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外交使节朱尔典依旧是骄傲的,而且作为一名老牌公使再加上还是袁世凯的密友。朱尔典也不需要像雷?科帕一样迫切希望能够做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来。
严绍的汽车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也没多久的时间,朱尔典对其的重视程度难免有些低,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关注,但绝对不是现在…
只不过现在既然法国人已经抢先了一步,那一切自然也就都成了泡影…
————————————————————
“先生,要不然的话我们也和那个叫严绍的军阀签订一个协议?”站在一旁,看着朱尔典手里面的那份协议。公使馆里的一名官员轻声建议道。
虽然电报上的话基本上都是在训斥朱尔典,但是作为公使馆的一名成员,这又何尝不是在训斥他们?
同时作为一名骄傲的英国人,对法国人他或许没什么办法,但他却很想现在就教训一下那个让他受到侮辱的中国人。而且他也希望能够挽回伦敦方面对他的评价,所以在他看来,一个新的,并且远比法国人得到的更加优厚的协议显然是应有的。
然而听了他的话后。朱尔典的面色虽然难看,但是还是摇了摇头道。“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既然法国人已经介入其中,就算我们出面也没什么用…”
“法国人?”听到朱尔典谈起法国人,那个公使馆的官员有些不屑。“就算他们出面又能如何…”
“他们出面,就意味着伦敦方面不会支持我们的擅自行动,别忘了。欧洲那边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紧张了,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大战,这种情况下伦敦那边对法国的重视程度绝对要远远高于我们这边,在这种情况下伦敦那边也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点的利益就冒着与法国交恶的风险…”对于这点。朱尔典还是比较清楚的。
中国对于英国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商品的倾销地。如果再多一些的话,就是中国的西藏对印度这个英王冠上的最明亮的一颗宝石有着极大的危险,仅此而已…
为了中国的一点点利益,就冒着和法国交恶的风险?在欧洲局势紧张的情况下,聪明人可绝不会做这种事情…
所以至少在现阶段,无论朱尔典想要做些什么,只要是和法国方面有关的,恐怕都不会得到伦敦那边的支持,何况只是为了这么一点事情…
“那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了?”听着朱尔典的话,那个公使官员有些愤愤不平的道。
因为严绍的举动,莫名其妙的就被伦敦那边训斥了一顿,这叫他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其实不只是他,就连朱尔典本人也是如此,毕竟是做了十多年的土皇帝,朱尔典也养出了不少的脾气。何况这次伦敦那边的口气又是前所谓有的严厉。而且因为这件事情,恐怕伦敦方面对他的评价也会降低不少,如果不是朱尔典在中国已经多年,且与现在中国的半实质统治者又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恐怕伦敦那边已经因为这件事把朱尔典给扯换掉了——————到不是说这件事有多严重,只是本来应该是自己得到的东西莫名其妙的就变成别人的了,这让对面子十分看重的英国人很想找一个宣泄的对象,而本来就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的朱尔典,无疑就成了这么一个对象。
但是他还是知道大局的。所以最后也只是淡淡的道。“再等等吧,等到欧洲的战事分出分晓后,我们也就不需要再顾虑这么多了…”
英国和法国本来就是一对冤家,会站在一起也是为了应对同盟国的威胁,只要同盟国的威胁消除了,两个国家就会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
历史上德国战败后,法国本来是想给德国弄一个让他一辈子都站不起来的苛刻条约的——————也不奇怪。毕竟法国在一战中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但是英国和美国都主张给德国留一口气,这里面除了苏联的因素外,也有着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家独大的想法。
不过吗…
斩草要除根,虽然英国和美国最后给德国留了一口气,但最后签订的条约在德国看来依旧是十分屈辱的。而这最后的一口气,也给了德国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强大的实力。再加上极其强烈的复仇心理。
正是这些,最终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