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重生耽美 > 重装突击 > 911 中途星之争

大伙一听,都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类与亚特兰蒂斯人的身高差距只有一倍多,但是体重却不止一倍那么简单,亚特兰蒂斯人日常生活需要的空间,更不是简单地放大人类的需求就能达到!

拿已经退出现役的天鹞级战舰来说,这种战舰的长度相当于天鹰级的百分之六十,但是在外形看似的情况下,无论总的体积还是内部的空间,都缩水了不止一倍,哪怕舰上安装的武器都是同一种型号,两艘天鹞级的战斗力加在一起也追不上一艘天鹰级。

续航力和自给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要是天鹞级拥有上千光年的续航力,当初的深空计划也不会只派天鹰级战舰执行。

同样的道理,亚特兰蒂斯人的高大导致了战舰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在人类眼中与战神级长度相近的三角战舰,内部的实际空间其实远远不像人类想象中那样大,何况三角锥的战舰形状,本身的体积就要比长方体少一些。

简单地放大战舰的长度倒是能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扩展内部的容积,不过体积的扩展必然会带来质量的急剧增加,从而影响动力以及其它的方方面面,反倒不如重新设计一款新的战舰。

但是一款新型战舰从开始设计到最终服役,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论证过程,用时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数年,期间制造原型机进行各方面的验证更是不能省略的重要步骤。

战舰是要上战场与敌人拼杀的武器平台,省略设计定型的步骤。很可能会因为设计失误而造成舰毁人亡的灾难性后果,

只是损失几艘战舰还没什么,万一因为设计失误导致战斗失利,可就不光是损失的问题了。

除此之外,在已有的成熟设计上进行小幅度的改装,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工和建造成本,加快成军的速度!

这也是人类为什么在战神级上沿用了天鹰级的成熟设计,而不是重新设计一款更加华丽,更加新颖的新战舰。

外骨人战争时期匆匆上马的远征军巨舰,就在使用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直接催生了天鹰级的诞生。

亚特兰蒂斯人以三角战舰为基础进行各种类型的改装相信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否则无论力场战舰还是莲蓬战舰,都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大批装备舰队。

两个多小时之后,舰队主力与太行号相隔四分半钟先后赶回中途星,提前完成集结的两支主力舰队六十艘战神级和四个冲击母舰集群的一百二十艘冲击母舰已经全部就位。

六支舰队的指挥员马上向叶飞报到。接受叶飞的统一指挥。

就共和方目前的编制而言。主力舰队的编制相当于过去的军级单位。指挥官大多为少将,少部分为中将。冲击母舰集群则相当于师级单位,指挥官基本上为大校。

从编制上说。两支主力舰队的级别与前进舰队相同,而且这两支舰队都是远征军中的精锐,指挥官是与叶飞级别相同的中将,理论上说不存在谁指挥谁的问题。

但是任何一个战场都必须有统一的指挥,即便大家的军衔和职务完全平等,也要分出个一二三来,才能避免出现多头指挥的大忌。

之所以由叶飞指挥,一是来自于国防部的直接任命,二是叶飞不仅熟悉中途星的情况,还是军方与亚特兰蒂斯人打交道最多的高级指挥员,实战经验最丰富,于情于理指挥权都落不到别人的头上。

时间紧迫,叶飞根本没时间客气,接手支援舰队的指挥之后,马上开始战前的准备。

前进舰队原本留在中途星的四艘战舰从星系中调出来与主力汇合,三十艘战舰一艘不差地堵在暗礁通道通向亚特兰蒂斯一侧的出口,各舰悬浮盾提前就位,随时准备张开光盾。

靠近中途星的通道不是狭窄的隘口,通道的横载面很大,三十艘战舰根本不可能堵住通道。所以叶飞又把十八艘传送舰调了过来等在前进舰队后方,一旦敌军突破前进舰队的拦截,就需要传送舰张开传送门顶上去——基地星方面对应的传送舰已经接到了通知,正在飞向巨行星。

两支支援的主力舰队以十五艘一组分成四组,分散在前进舰队的上下左右,护住舰队的侧翼。

为了避免遭到亚特兰蒂斯的重点打击,支援舰队与前进舰队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位置恰好超出通道边缘一点点,保证在前进舰队失利之前,不会遭到亚特兰蒂斯人的直接打击。

毕竟这两支舰队还没有配备光盾,直接面对亚特兰蒂斯人的风险太高。

四个冲击集群的一百二十艘冲击母舰则布置在星系内部——七百二十艘动力冲击舰确实是一股相当强悍的力量,但是动力冲击舰需要足够的机动空间,狭窄的通道显然不适合冲击母舰集群发挥威力。

如果有必要出动冲击舰的话,三支主力舰队的九十艘战舰上也能凑出三百六十艘,相当于两个冲击母舰集群的实力,足够应付到冲击母舰集群从星系内部赶到战场了。

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就是安排侦察舰和预警卫星,在接受通道出口十个光秒左右的距离内,所有的安全空间都安排了侦察舰,通道边缘则放置大量漆成金色,外表看起来好似亚特兰蒂斯战舰碎片的预警卫星。

暗礁通道这种地方,出现一颗小行星都是件十分罕见的现象,按以往的办法将预警卫星伪装成小行星,很可能在战前就惹来敌军的怀疑。

亚特兰蒂斯战舰碎片就没有这样


状态提示:911 中途星之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