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重生耽美 > 重装突击 > 396 偏离的计划
时的时间。外骨人有大把的时间处理危险的小行星。

战斗中的意外无处不在,叶飞和毕群却仍然被这个意外打击得不轻,两人指挥战舰对敌军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袭击,然而面对敌军庞大的数量,两艘突击舰的袭扰不过是杯水车薪,一颗又一颗的小行星脱离了袭击路线。

将小行星推离袭击轨道的小鱼舰立即抛弃小行星,再也不看一眼。外骨人居然能够将小行星的轨迹计算得如此精确,甚至不比舰载计算机慢到哪儿去,令叶飞一阵阵地惊疑不定,外骨人的数学能力有这么强吗?

又拳难敌四手。随着小行星一颗又一颗地脱离轨道。形势越发地严峻,叶飞与毕群不得不放弃干扰战术,脱离战斗之后远距离轰击脱轨的小行星,令它们重回袭击路线。

通过严密的计算。重接炮准确无误地击中预定目标。但并非击中小行星就可以。而是必须击中小行星特定的位置,如此才能最大效率地改变其轨迹。

幸亏小鱼舰只是将小行星稍稍推离,偏离最少的一颗小行星。仅用了叶飞两枚炮弹便纠正了方向。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顾不上会不会破坏小行星的结构了,两颗不那么结实的小行星在重接炮的轰击下毫无悬念地解体,变成一团破碎的石块。

石块的体积太小了,根本不可能抵达地面,必然会在穿透大气层时烧毁。

人类和外骨人同时将注意力从破碎的小行星上挪开。

外骨人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叶飞想象的那么强,纠正轨道的小行星飞行一段距离之后,小鱼舰队才像突然醒悟一般再次冲向小行星,与此同时,还分出两支各有上千艘战舰的队伍飞向两艘突击舰,似要将两艘捣乱的突击舰赶走……以外骨人的智力,不可能不知道人类的战舰速度远远高于小鱼舰。

此时此刻,小行星已经飞完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只剩下最后三分之一,叶飞和毕群当然不肯就这样退走,于是利用己方的速度甩开敌军,依旧不断地袭击推动小行星的敌舰,重接炮不停地发射,虽然炮弹击中敌舰的几率比导弹低了许多,不过两艘战舰的目标是小行星,击中敌舰只能算是附带。

高强度的炮击终于引起了小行星的崩溃,一颗又一颗小行星在炮弹的冲击中绽裂、破碎、分解,最后化做无害的碎石。当最后几颗小行星在不断地冲击下艰难地飞近第五行星时,行星外徘徊不去的骨冢再次放出大群的生物战舰,回天乏力的叶飞和毕群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小行星被一群小鱼推离。

此时恰恰是主力即将干翻狼花舰队的关键时刻。

面对庞大的敌军,叶飞和毕群立即选择高速脱离,第一波袭击无功而返,不过还好,杀手锏在后面。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外骨人派出了竹节舰,如果两艘突击舰没有退走,恐怕竹节舰会首先对付一直纠缠不清的突击舰,而不是扑向远征军主力。

由于双方此前的战斗一直围绕着小行星展开,后续两颗直径上百公里的小行星至今无外骨人问津,这个时候,它们已经飞越了一半儿的距离,目标直指第五行星。

两艘突击舰各自飞近一颗,保持好安全距离之后,叶飞率先下达发射导弹的命令。

一枚接一枚的导弹从战舰中射出,直扑小行星背面正中,那里有一圈报废的一次性引擎,恰好标明目标位置。

毕群的黄河号不甘落后,同样打出十分规律的导弹队列。

第一枚导弹飞到预定坐标之上,在距离小行星数百米外的空中爆炸,一团明亮的火焰骤然点亮,接着是第二枚,第三枚……

核爆?

不知道作战计划的官兵们惊愕地发现这个秘密,顿时为之哗然。

刚刚对抗外星舰队都没运用核导弹,怎么拿来炸小行星?

不过疑问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在一次接一次的巨烈核爆中,一直不紧不慢的小行星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速度飙升!

真空环境虽然能大幅度削弱核爆的冲击波,但冲击波并不是完全消失,强力的冲击力如同一位无形的神衹。用狂暴无比的力量推动小行星。

尽管爆炸崩解了小行星大量的岩层,可每一次爆炸,都会将小行星的速度推高!

没错,叶飞和毕群就是要用核爆的强悍威力提高这两颗小行星的速度,只要速度达到某个界限之上,外骨人将失去偏移小行星轨道的能力!

导弹携带的全部是当量十吨的战术核弹头,连续不断的爆炸就像给小行星额外安装了一台十吨爆级的超级脉冲爆震式引擎!(详情请参考“猎户座计划”,这里就不凑字数了。)

强劲无比的推力将小行星的速度不断推高,好在小行星的体积够大,虽然地面被核爆的热量融化。爆点附近也崩飞了部分碎片。可对小行星的主体结构却没有任何影响。

外骨人早就发现了这两颗小行星,但没有任何一位外骨人指挥官认为它们能够威胁群落或者行星的安全,等小行星的速度出现异常变化,派出的舰队已经来不及阻止突击舰的行动了。

不过外骨人并未放弃。疯狂的外星舰队直扑小行星。更多的小鱼舰越过小行星扑向突击舰。

“是时候了。”叶飞轻轻地自言自语。之后眼中射出无比坚定的光芒,“启动所有引擎!”

小行星上最后的一次性引擎接到启动信号,瞬间全部点燃。将小行星的速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它们的速度已经突破了秒速五


状态提示:396 偏离的计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