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虐心耽美 > 抗日坦克兵 > 第52章

第52章

布置在第一道壕沟后的单兵地堡一座一座被鬼子重炮打得熄灭火力,趁着这个机会,鬼子相续爬上河滩。

所有的皮筏都放下鬼子之后,那些皮筏被划回对岸,再接第二批鬼子过来。

鬼子在调配部队,李斌也在部署,一批战士悄悄进入第一道防线,补充刚刚牺牲的那批战士,保持足够的火力能够大量杀伤敌人。

敌人的皮筏刚刚一回头没多久,李斌当机立断下令:“开火!”

轻重机枪、迫击炮、步枪一齐向河滩泼洒去弹雨,成片成片鬼子就像被收割的韭菜那样倒下,积满白雪的河滩变成一片猩红,灼热的战火烤化积雪,融化的雪水和红色的血水混合在一起向河中流去。

“开炮!开炮!开炮!”多门二郎声嘶力竭一声声大吼,手中的指挥刀拼命挥舞。

瓢盆暴雨一般的炮弹破空而来,落在守军阵地上炸得血肉横飞。战士们冒着猛烈的炮火,顽强地战斗在第一线,把河滩上那些无处可躲的鬼子一个个打成尸体。

天上的鬼子飞机一次次向地面俯冲,子弹炸弹冰雹一样落下,充斥着硝烟味的空气中弥漫起一股呛人的血腥味。

洪彪带着土防空车,向空中肆虐的鬼子轰炸机射去一道道火舌,击落一架敌机,击伤一架,可是他自己的土防空车队也损失惨重,战士们接二连三倒在血泊中。

鬼子皮筏划回对岸,又一次载着鬼子向河岸这边冲杀过来,向河滩上的鬼子发起增援。一片片鬼子被撂倒,后面又是一批批鬼子踏上河滩。顽强坚守的守军损失极其惨重,但是他们手里的武器还是向敌人射出一道道灼热的火舌。充满仇恨的子弹击中一个个鬼子,把他们射倒在河滩上。

嘉村少将拿起望远镜隔河看去,只见河滩上都是横陈的尸体,他气得“哇哇”直叫:“快!给我火力覆盖!炸光那些支那人!”

“嘉村将军阁下,我们的火力还不够猛烈吗!是您的士兵不够英勇吧。”石原莞尔挖苦似的说了一句。

李斌从望远镜里看到,第一道防线已经支离破碎,他果断的下令:“第一道防线开始后撤,进入第二道战壕内!”

打仗,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李斌是不会让他的战士做无谓的牺牲的。他不会像国民党部队那样,让他的士兵还没有同鬼子接触,就让别人重火力消灭一半以上兵力。

第一道防线内还活着的战士们埋下地雷之后相续后退,进入第二道战壕内待命。

王子豪不理解李斌的命令,他问道:“参座,为什么不把敌人阻拦在河对岸,要放他们上来?”

李斌回答说:“这只是敌人的进攻刚刚开始!我估计,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惨烈!如果我没有判断错的话,日本人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不久以后都会过来!”

王子豪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李斌却是知道的,他从收音机中得到的消息,日本的加贺号、翔鹤号和赤城号三艘航空母舰,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和金刚、比睿号战列巡洋舰以及大批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此时正在朝鲜半岛到胶东半岛之间的黄海海面上耀武扬威。中国有海军吗?当时国民党的海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内河舰队,若是日本从海面发起攻击,沿海所有港口很快就能被他们炸得稀巴烂。这也许是蒋介石惧怕日本的一个原因之一吧。

当然,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存在着矛盾,海军看不起陆军,陆军也不喜欢海军。一般情况之下,陆军是不会轻易要求海军支援的。可是现在历史被李斌改变,接下来损失惨重的日本军部会不会下令把舰队派过来?

纷纷踏上河滩的日军,在重炮和空中火力掩护之下,付出惨重的代价,总算是抢占住河滩阵地,随后,日军工兵部队开始在河面上架设浮桥,准备让大规模的军队和坦克渡过大凌河。

李斌从望远镜中看到修建浮桥的日军,他下令道:“迫击炮部队出击!给我开炮打那些狗日的!”

打一炮就换一个地方的迫击炮部队,是李斌从后世带来的“冷炮战术”,那是中**队和“联合**”在三八线对峙的时候,中国志愿军发明的一种新战术。李斌把这种战术带到这里,他建立“流动炮兵”,一次次给鬼子予致命的打击。

流动炮兵扛着迫击炮,在阵地上架起炮之后就向河面射出猛烈的炮火。

“咻-咻-咻”一发接一发炮弹落在河面上炸开,含着冰凌的冲天水柱一次又一次从河水中翻滚着腾起,正在河面上忙碌的日本工兵纷纷惨叫着跌进河水中。

“打得好!打得好!”李斌兴奋的喊叫着。

突然,炮击渐渐稀疏下来,不久便彻底停息下来。李斌大怒,他转头对王子豪说:“去给我把炮兵连长叫来!问他为什么不开炮!”

不一会儿,满身泥土的炮兵连长跌跌撞撞跑进李斌的指挥部内上气不接下气的向李斌汇报说:“报告,报告参座!我们没有,没有炮弹了!”

“妈的!”李斌用力一拳捶在桌子上。

“参座!让刘汉山的装甲列车开上来轰那些狗日的吧!”王子豪提出一个建议。

“你没有看到天上的鬼子飞机和地面的重炮吗?现在让装甲列车出击?那不是白白送死!”李斌拒绝在这个时候出动装甲列车。他知道的,一旦此时出击,日军飞机一定会不遗余力向装甲列车发起猛烈的轰炸,他要耐心等待,等待能给敌人造


状态提示:第52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