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虐心耽美 > 解码三国英雄 > 第二节 夷陵之痛
派,而且公开承认了错误。只是承认错误的方式不同。对于赵云,刘备知道赵云的忠诚,坦荡。刘备在临终托孤时,说了句看似轻松而重于泰山的嘱托,我死后,希望你看觑我的儿子。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仅此一句话,不管什么样的误解与委屈都冰释前嫌。

但对于军师孔明,刘备就没有这么委婉。刘备明白孔明的心思,孔明是军师,是靠玩心计吃饭的,对于这样一个从事这样职业的聪明人,刘备知道无法弯弯绕,得如竹筒子倒豌豆一般,干净利落地承认错误。所以刘备在孔明面前承认了错误,而且,态度很诚恳。刘备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称帝业,何期智术短浅,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由此便算是向反对出兵东吴的那些部属一并做了个交代。

由袁绍之后,刘备又想起了曹操。刘备和曹操亦友亦敌。先是朋友,后来变成了敌人。刘备在徐州被吕布打败后,投靠了曹操。

曹操收留了刘备,而且对刘备很好。刘备这人是不甘心屈居于人之下的,后来寻得一个机会逃走了。逃到哪里去了呢?又逃到了徐州,此时的徐州是曹操的,曹操派他的爱将车胄守在那里。刘备到了徐州,赚开城门,杀了车胄。从此,刘备与曹操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刘备想起曹操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曹操曾经也有个刘备现在的经历,那是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着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下江南,要剿灭他刘备。当时是曹操强大,他刘备相对曹操来说,是毫无抵抗之力。曹操根本不把他刘备放在眼里,他联合孙权,在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烧毁了,曹操乖乖地逃回了北方。第二个理由是,刘备一生都已曹操为标的。与曹操对着干,比着干。用刘备的话说就是,“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认为每与操反,事乃成耳。可惜的是,令他刘备想不明白的是,和曹操相比,他刘备远不如曹操。一是运气不如曹操。尽管曹操在赤壁被自己打败了,但曹操没有被打垮,曹操现在又发展起来了,而且变得越来越强大。他刘备也许经夷陵之战后会一蹶不振。二是实力不如曹操,尽管自己做了皇帝,比起曹操,算不得成功,曹操拥有天下大部分土地,他刘备比之曹操只不过是偏安一隅。三是人才不及曹操,曹操手下文臣武将恰如星汉灿烂,与之相比,他刘备只不过是寥若晨星。四是他刘备的胸怀与之曹操相比也不如曹操那般包举海内。曹操为了事业能包容诸于张绣这样的仇人,他刘备为了报仇还容纳不下曾经的盟友、恩人、国舅孙权。当年的张绣在淯水战役中不但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而且杀害了侄子曹安民、护卫将军典韦,曹操自己也差一点为之丢了性命。而孙权仅仅是杀害了他刘备的义弟关羽。五是不但刘备自己不如曹操,连自己的儿子也不如曹操的儿子。曹操儿辈中文有曹植,武有曹彰,能文能武有曹丕。而他刘备呢?太子刘禅被人戏称之为“阿斗”,还有两个儿子还处在弱冠之年。想到这里,刘备自惭不如。想到儿辈,刘备绝望了。曹操虽然过世了,他有儿子继承权力,如今,曹丕统治天下,不但天下太平,而且还被大臣们拥立为皇帝,取代了他刘家的天子汉献帝。想到这里,刘备虽然气愤,居然夺了我老刘家的天下,但更多的是害怕,一种绝望到来的恐惧。曹丕能顺利地称帝,太子刘禅能顺利地继承我刘备打下来的江山吗?不想不知道,越想越害怕,越想越预感到绝望。由此,他刘备又想到了袁绍。袁绍也有三个儿子,最后却因儿子之间为了太子之争,葬送了袁绍的江山。他刘备的太子刘禅不说比不上曹操的太子,连袁绍的儿子也不如。袁绍因儿子辈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因此,弄得家毁人亡。刘备似乎预感到袁绍的昨日就是他刘备的今日。由此,刘备又想起了汉献帝。汉献帝因软弱无能,其一生的遭遇苦不堪言,先是受董卓的凌辱,后是李傕、郭汜之流的虐待,然后是受曹操的控制,最后被曹丕赶下了台。他刘备的太子刘禅也如汉献帝一般软弱,其结局会不会如汉献帝一般如此凄惨。刘备想到这里,担心、害怕。担心、害怕刘禅不但守不住江山,而且还会因此丢了性命。于是刘备病情一天天加剧,开始仅是痢疾,后来引发多病缠身,并入四肢,再加上两眼昏花,心绪不宁,自己已是病入膏肓了。如此这般,刘备不得不处理后事了。尽管此时平日里对太子太溺爱,以致才有了刘禅的今日,但为了刘禅的明日,自己虽然无能为力了,当务之急是要选好托孤大臣。那谁是最好的托孤大臣呢?想到这事,刘备真的极度绝望。此时,刘备再也不是夷陵之战败下来的心情,那时是因为脸面而不敢回成都,现在是自己已预感到回不了成都的绝望,刘备的绝望不仅仅是对于回不了成都的绝望,而是对遴选托孤大臣的绝望。对江山社稷后继无人的绝望。最后刘备终于没有回到成都。欲知其详,请看下一节,托孤之痛。


状态提示:第二节 夷陵之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