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虐心耽美 > 抗日之毒刺传说 > 第六百零二章 背后袭击

黑暗中,还是黑暗,无边的黑暗,因为西面迫击炮弹的爆炸绽放的电光,前进的地面稍微有一些光亮,最朦胧的光影,很快又归于沉寂。

杜词部队迅速前进着,因为他们有最出色的向导,村子里就有热血青年加入了军队,对周围的环境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鬼子迫击炮轰响的地方,就是暴露他们自己的地方,每一次炮弹轰击的闪光,的点燃,都能有很强烈的火光,指示了日军的所在。

杜词部队也没有大意,而是派遣尖兵来清除敌人的警戒线,敌人是训练有素的老兵,绝对不会放任侧后的安全问题的。

杜词当仁不让,适当距离以后,杜词让部队隐蔽,自己带领一个本村的向导悄悄出发,观察了一会儿,长期黑暗中的视觉适应,通过倾听和观察,综合感觉,杜词确定了敌人的警戒部队,人员相当不多。

这是正常的,鬼子本来兵力就不多,南京保卫战极大消耗了日军的精锐,日军要西进,从战略和战术上都开始正视中国部队的能力,调集了最大限度的兵力,加上寺内寿一在上海滩被刺杀,直接割掉脑袋,那是多大的震撼,鬼子留守的兵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在了大城市,所以,杜词是放心作战的。

一个鬼子哨兵打着呵欠朝西面张望,可以说,进攻村子的两次失利,肯定震撼了敌人,敌人正全力以赴地盯着目标。就是警戒部队也忍不住了。

日军的警戒并不严密,否则,最起码有一个完整的警戒线吧?

不是日军指挥官失误,还是兵力问题,进攻不利因素,日军恐怕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兵力用于进攻,后方?什么?后方跟战斗有什么关系?

日军并不熟悉也并不适应杜词的外线留置精锐,内外线结合的特种战斗方式,这是必然的,一个正规战部队和一个特种战斗部队的阴险狡诈程度,远远不能相提并论。

海螺壳里做道场,就是杜词的战术特点,现在,他虎视眈眈,日军毫无防范。

杜词本来会等鬼子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突然攻击,受到最大效果,可是看到敌人火力这么凶猛,唯恐村里的新兵蛋子们顶不住,提前进攻。

正在打哈欠的鬼子哨兵被杜词突然一跃而起,用手捂着嘴,匕首噗嗤一声割断他的咽喉,朝旁边一压,将鬼子按倒在地上。

接着,又有两个鬼子被暗算了。

暗算是好听的,最残酷的事实是,杀戮。

其实鬼子的体力素质不错,从手感上杜词能够判断鬼子反应能力之快和顽抗的能力之强,有的比自己稍微弱一些。

干掉三个鬼子哨兵以后,杜词自己换上鬼子的服装,扛着步枪,在腰围上系了一条白绳子。

绳子由缴获的鬼子被色内衬衣撕扯随便拧成,很粗,很明显,即使这么深厚的夜幕,偶尔有点儿亮光,也能看到,这是和鬼子的不同区别。

另一个向导被派遣返回去了。

一分钟以后,二十名队员全面赶到,都做了白色腰围标记,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伤和最快地辨识敌人和出击,小组汇合,五个人一组,一个尖兵,菱形四个队员,缩小了小组的数目。

第一个尖兵穿戴了鬼子的衣服,手持鬼子的枪刺,因为只杀了三个鬼子,只能先武装三个战术小组。

杜词再一次重复了联络的暗语,马上行动。

此时,日军对背后的情况变化一无所知,继续分布在长长的防线上,对村庄实行向心包围圈儿,迫击炮的阵地距离杜词等人只有几十米。

杜词没有发动直接进攻,因为发现敌人距离村庄还远着呢,敌人前两次攻击完全失败了。

稍等片刻,敌人发起了新的冲锋,无数鬼子举起了步枪,敌人的小队长和伍长军曹等基层军官发出了娴熟的指令,日军犹如地狱里放出来的恶魔,朝着前面蜂拥而去。

当然,杜词注意到,敌人的冲锋也不是乱来,而是有严格的阵势,日军士兵在绵密的交叉火力掩护下,向前面渗透,分为三人一个小组的基层战斗单位,冲锋,射击,素质很好。

当日军主力部队突击了百十米以后,杜词出击了。

他发出了一声夜莺的鸟鸣,人已经跳跃出去,四个菱形战术小组,好像四个尖锐的刀刃,插向敌人。

留守的日军不多,而且是炮兵和机枪射手和少量指挥官,联络通信兵,还有医护兵,在一条长长的弧线上聚集着。

中国部队二十名队员,加上杜词,二十一人,突然冲到鬼子的身后。

能够用长刀捅死的,就不用其他,能用匕首割喉割脖颈动脉的,就不用手枪,真不行的,一枪嘣了!

因为刚才敌人炮击的火光,大家谁都能找到西面敌人的位置,所以,有目标,直接扑上去干活儿。

菱形战斗小组,一旦接近敌人,就变成一个弧形扇面,将鬼子的散兵线留守圈吃掉。

鬼子的兵力,当然仍然多于二十人,可是在突然袭击下,毫无防范,被迅速攻杀。

西面还在战斗,鬼子边充冲锋边射击,西面我军防守部队也开始还击,战斗胶着,枪声不断,还有鬼子不断投掷手雷轰击,造成弹幕或者声势恐吓的。至于后方,鬼子的几挺轻机枪和重机枪,更是哒哒哒爆叫不停。声音震撼,相对而言,我军突击队的手枪零星声音,微不足道。

“继续轰击。”靠,这时候,鬼子指挥官下令迫击炮继续火力支援前锋。

就这样,敌人彻底成了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二章 背后袭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