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腐书 > 古代耽美 > 红楼之贾琏 > 第170节

其中也有十位佼佼者的试卷放到了皇帝的案头,皇帝可以在这十人之中点取状元探花榜眼三鼎甲。

贾琏与张忠孝便在佼佼者之列。

乾元帝挑出了贾琏张忠孝的试卷对比,想在他们之中点取状元榜眼。

张忠孝只是谈论如何对付北疆游牧民族过界骚扰的事情。

他提出招抚,让他们成为朝廷的附庸,然后派人教化他们,教导耕种之术,对于顽固不化者,可出兵将之歼灭。

对于老毛子,张忠孝一个字打!

过来一对打死一双,没有什么价钱好讲。

贾琏的格局较之张忠孝要大得多。

贾琏认为打仗不光要靠将帅,除了将帅善于用兵之外,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整个朝堂乃是皇上的支持。只有朝廷上下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后,贾琏具体的谈及兵部与户部的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皇上在任用户部兵部主官之时,必须挑选有才能有魄力有公心的官员担任。

只有德才兼备的官员出任户部,才能够最大限度调集天下财富,满足前方钱粮军需。

同样也只有德才兼备官员出任兵部,才能挑选出真正忠臣良将,合理调配天下兵马。

户部粮草充裕,兵部合理调配兵将,只有这样,前线的将帅才能谋略有方,指挥若定。

兵士们才能轻装上阵,心无旁骛,一心杀敌。

这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贾琏强调,战争的胜利,将帅与朝堂的作用五五分成,只要朝廷有源源不绝的粮草支援,前线将帅们才能从容用兵,进退有度。

贾琏最后言道,他以为战争失利,并不是将帅一方之责。

朝廷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战胜了,满朝共进。

战败了,却要将帅独自承担战败的后果。

这不公平,这样会寒了忠臣志士之心。

抄家灭族这些字眼太敏感,贾琏没敢写上去。

这个时候,身为考官之一的忠顺王便跳了出来,挑剔说,贾琏这样为败将鸣冤,居心不良。

如今北疆海疆不太平,正该将帅用命。

贾琏却未开战先言败,虽然是纸上谈兵,这样的居心叵测之人,朝廷不能录用。

同为主考官的熙郡王却认为贾琏言知有理,可圈可点。

最后争论不下,英亲王提议,给贾琏一个当庭申辩的机会,说得通就录取,说不通,就罢黜。

一时,贾琏奉旨金殿辩论。

贾琏听清楚忠顺王之论调,微微一笑,开始自己的辩白。

贾琏知道对于忠顺王来说,等闲之人拿不住他,故而,贾琏列举了开国皇帝的例子。

当初,本朝开国的高祖皇帝因为异族入侵,朝廷暗弱无能,赔款割地,一味退让,最后连京都也丢了,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高祖时任太原节度使,不得已与其他七位节度使合议起兵,共同驱逐鞑子。

高祖在太原起兵,一路势如破竹,追逐鞑子至燕山,结果,说好的粮草没有踪影,原本的后援部队畏战叛逃,导致整个义军被被困。

当时将帅伤亡惨重,粮草断绝,高祖带着剩余的兵将杀马充饥,渴饮马尿,无数次打退敌人的围困,最终冲出了敌军包围,回到太原整修,厉兵秣马。

最后,高祖经过十年的积蓄,终于粮草充盈,这时,高祖独擎大旗,登高一呼,举国响应,经过十年鏖战,这才定鼎中原。

贾琏言道:“倘若以成败论英雄,一次战败就将人打入死地,焉有今日太平盛世,万里江山?”

乾元帝听着听着嘴角翘起了,熙郡王则挑起眉毛。

忠顺王则越听脸色越沉,他没想到这个贾琏这么难对付,他举谁做例子不好,非要拉扯当朝太,祖。

忠顺王敢说自己祖父的不是吗?

他显然不敢。

熙郡王笑问:“贾琏之言,忠顺王以为然否?”

忠顺王面色憋成猪肝色,却是拱手回道:“高祖真乃千锤百炼之英雄!”

只是对于状元点谁,皇上与几位考官又起争执。

忠顺王虽然认输,却极力推荐一位姓顾的举子,言称他的文章四平八稳,不卑不亢,正适合作为文坛领袖。

东平王不偏不倚,忠义郡王当然替忠顺王摇旗呐喊助威。剩下熙郡王一个人力挺贾琏,很是苍白。

虽然状元由皇帝定夺,只是如今并非太平盛世,皇帝虽然厌恶忠顺王,也不能公开支持贾琏,开罪宗亲。

贾琏这一下子不仅状元做不成,榜眼探花也没份。

忠顺王总是能找出更合适之人顶替贾琏。

最后,皇帝将贾琏点为传胪,二甲头名。

忠顺王又要说话,熙郡王道:“皇上三次提议,忠顺王再三反对,难道你还要再四不成?不如我们这些考官都辞职不干了,这场殿试的名次由忠顺王爷一个人定夺就是。”

忠顺王忙着请罪:“微臣不过是忠于王事,这才畅所欲言,岂有自专之意,请皇上明察。”


状态提示:第170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