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

奏道。

年底就十八岁的崇祯帝看着堂下的臣子们议论著长城防线增援的事情,心里

想着农民军起义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后金的皇太极的进犯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不是不想派兵增援龙井关和大安口等关隘,而是现在兵力捉襟见肘,就是抽调

江南和四川兵也是一时半缓来不了的,况且还有农民军在中间阻隔了兵道粮道。

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围歼农民军,所以现在镇压农民军才是更急上加急的事情。

崇祯帝愁容满面又带点欣慰的看着堂下的群臣们,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比自己

年龄还大,他们的眼里都在为大明的未来焦急和出谋划策,这样君臣能够同心,

那么大明的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度过去的。

「朕已经命令江南各地加紧练兵和调兵,还有筹措粮饷,但是需要时间,现

在大明就缺时间,还是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辽东山海关外的防务只能让袁崇

焕分兵死守一段时间,待陕西和中原的贼军被镇压了,朕就立即抽调精兵派往长

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地。」崇祯帝镇定道。

「皇上说得极是,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们道。

「眼下,朕登基两年,知道国库亏空,朝廷的粮饷尚入不敷出,还需要几年

的时间养精蓄锐不可,就是江南等地有兵也难凑必须的行军粮饷啊,所以只能先

从贼军作乱的地方和其外围附近抽调兵力,先消灭了那些作乱害民的贼军,才好

无后顾之忧的抽兵北上扫平后金的皇太极。」崇祯帝镇定道。

「朕,为什么把原来增援长城各处重要关隘的兵力,调向陕西和中原贼军作

乱的方向,是因为如果国内被贼军做大了,会比关外的皇太极的威胁更严重啊。」崇祯帝镇定道。

「皇上说得极是,是大明之福呀。」群臣们道。

「还有一点就是,袁崇焕已经数次大败皇太极,重伤了皇太极的锐气,而且

辽东后金的老家也爆发了大饥荒,朕预计皇太极出兵从蒙古南下的可能性相对也

是小一些的,虽然还是有可能皇太极会冒险出兵,但是现在实在是无兵更无粮饷

可调了啊,朕也希望上天能助我大明中兴啊。」崇祯帝镇定道。

崇祯帝双眼有些湿润了,看着堂下的群臣们,他多么想能有人能与自己分担

一些事情呀,皙白的双手扶在龙座的把手上,慢慢的磨弄着。

「皇上,袁督师一定可以击败后金皇太极的。」群臣道。

「那些作乱的贼军,一定会被大明军消灭的,皇上。」群臣道。

「皇上,臣提议先让袁督师从关外抽调一部分兵力回关内,然后死守山海关

,这样就可以抽调一些兵力去蒙古方向的防线了。」洪承畴奏道。

「皇上,彦演说得不错,从关外把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和宁远总兵祖大寿的兵

调回一部分回关内,这样既可以快速援北也方便援西,调动的速度会快速很多。」杨嗣昌奏道。

崇祯帝对于这些调兵遣将的细节,自然没有这些老臣精通,但是一听也知其

含义,有些苍白的脸上,嘴角一勾终于露出了些许笑意。

「嗯,嗯,爱卿们说得是,容朕细想一下。」崇祯帝有点倦意道。

王承恩察言观色,知道皇上是要退朝了,于是这时站直了身子,上前两步行

到丹陛前,然后用手轻轻甩了一下手中的佛尘,雪白的尘丝便如马尾般舞在空中

,王承恩用尖尖的嗓音喊道。

「退朝」

臣子们听见退朝二字,一齐跪下拜服于地,行一跪三叩头礼,今日的早

朝已经谈到了中午了。

「微臣恭送,皇上。」臣子们齐声道。

崇祯帝这个时候从龙座上站了起来,四名乾清宫的黄衣宫女随即跟了上来,

为崇祯帝略整理了一下龙袍,便簇拥着面带微笑的大明天子走向乾清宫的左暖阁

方向而去。

待崇祯帝走进暖阁的门内,众王公大臣才敢抬起头站起身子,井然有序的按

官职辈分如潮水般悄然生息的逐渐退出了乾清宫。

人都走空以后,在乾清宫侍候的太监们,待乾清宫通风了一会后,接着把乾

清宫的朱红色的大门和窗子都缓缓的关上了。于是门外就是外朝,门内就是后宫

,大明已经这样延续了二百多年。

※※※※※※※※※※※※※※※※※※※※※※※※※※※※※※※※※

关宁锦防线,山海关。

所谓关宁锦防线,是山海关,宁远,锦州三个地方。是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

州的一条朝东斜长的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在底部、宁远为中坚在中部、锦

州为先锋在上部,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而山海关一过,通往京师就是一马平川,所以关宁锦防线是抵御后金八旗兵

和守护京师的最重要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是关宁防线,有一百公里长,从

山海关至宁远。北段是宁锦防线,亦有一百公里长,从宁远开始路经连山、塔山

、松山、最后到锦州,并且抵大凌河。

至从袁崇焕经营关宁锦防线以后,奏请内监纪用等「移巡阅关外,与袁崇焕

料理边事」。镇守内监向崇祯帝奏报袁崇焕重建宁锦防线的事宜说:城势更高


状态提示:(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