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继续挥泪,依然跪着,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对着整个工厂所有工人讲完关于干股这些事情,王庆丰跟云非两人把所有的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召集到了办公楼一楼的大会议室里面,宣布一些工厂高层的动态。
其实,工厂高层的动态,主要就是云非的去向。云非是庆丰机械的第二大股东,不过他跟王庆丰以及其他几个各自握着百分之五股份的股东都说好了。对于工厂管理事务,他不会再介入,只是把握战略方向,以及在欣凯兴的发展脱离了预设的轨道之后,他才会再次强势入驻。
欣凯兴成立董事会,王庆丰为董事长,云非,杨得志,朱远山,吴建国,张玉民为董事。
罗小丽被解聘了副厂长助理的职务,成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工厂办公室的行政事务。陈洁依然是人事部经理,不过兼管这还只是一个空架子的企业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云非是企划部门总监。其他人员的没有太大的变化。
财务部在云非的强烈要求之下,由王庆丰这个对于财务方面不是很懂的董事长亲自担任。
好不容易花了不断的时间,把欣凯兴各种事情理顺,云非就等着让卡马特帮忙购买的六台数控加工中心到位。只要这些加工中心完全运行起来,云非就会离开庆丰机械,把主要的经历放到跟军方的谈判上面。
云非现在在欣凯兴的职务很多,董事、企划部总监、执行ceo一大堆头衔。不过,对于欣凯兴的众位股东来说,云非最为关键的身份就是顾问!技术顾问,管理顾问,战略规划顾问。也就是说,云非现在是否在公司里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公司出现什么不好的苗头,云非这个股东将会强势入驻!云非的强势,将会镇压一切牛鬼蛇神。
花都数控正在天天加班,全力生产云非给出的那份图纸上面的样品。他们需要尽快地生产出样品,然后对样品进行调试,设置出各种功能的详细参数。现在都已经是四月初了,离今年花都交易会的时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了。
对于卡马特中转而来的那份订单,在赵兴邦的强烈干涉之下,按照云非的要求给出了加工费,并且做完一批结算一批。赵兴邦很急着跟云非的再一次见面。不过这段时间云非一直都很忙,无奈之下,就只能等待了。
这一天,任志国跑到欣凯兴,兴奋地告诉云非,六台德国的加工中心没有搞到,不过搞到了四台台湾的三轴加工中心,问云非要不要。
“台湾哪家公司生产的?”云非对于早期的台湾数控机床了解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当年国内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而且中国数控机床市场需求又很庞大。有不少的台湾机械企业看到这里面的商机,利用北约国家的支持,在全球各个国家进口各种零配件,开始了在西方欧美国家以及日本沦落为最为低档设备的三轴加工中心的生产。不过台湾企业在早期的机床生产上来说。可以说得上是东拼西凑而成。除了加工中心上面的大铸件,精密部件几乎都是来自日本、美国这些国家。甚至德国都不买他们的帐。
台湾的机床企业,占领了早期大陆数控机床市场的半壁江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台湾的数控机床企业才能获得大量的研究资金。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的研究。
其中让云非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台中精机、友佳、协鸿这几个企业品牌。
台中精机在九十年代算得上是台湾最好的数控加工中心生产厂商,一直都是台湾数控机床生产也起中的龙头老大。不过价格也是最为顶级的,甚至比欧美进口的机床都便宜不到哪里去。
台湾人的骨子里面跟日本人一样贱。卖给他们台湾企业的加工中心,价格可能会只有买给中国大陆的一半!到了后面,随着欧美以及日本逐渐放开了对大陆低端机床的限制,台湾这些生产的设备并不精密的机床开始大量降价。到最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省下每台机床的进口费用,开始在大陆建立组装工厂。台中精机却没有如此选择。并且他们跟其他的台湾机床生产企业不同,机床卖给谁都是一样的价格。因为他们的机床精度以及效率确实不错,在九十年代很是火了一把。
台中精密机械因为不知道的原因,并没有选择到中国大陆建厂,在九十年代末期因为研究资金的缺少,产品更新换代赶不上后来居上的小弟们,逐渐被友佳、协鸿这些一直被压了十多年的企业跟远远地抛开了。
台中精机到了云非的那个时代,几乎沦落为一个末流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
友佳的数控机床,尤其是在西湖边上建立了组装工厂之后,九六年就在香港上市。尤其是后来在中国大陆打着国产品牌旗号与国外的数控机床竞争,同时又全部零配件都是进口只是在国内组装这个借口来跟国内的数控机床企业竞争。虽然云非觉得他们生产的加工中心还是用得挺顺手,不过还是非常鄙视他们干的没有节操的事情。
可以这样说,台湾的数控机床生产企业,为了得到大陆的市场,在明面上是最早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他们成功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台湾协鸿,云非了解的不是很清楚,不过知道这家的数控设备比友佳生产的数控设备还有好用,同样还要贵上不少。云非的一个师傅,是中国大陆第一批接受数控加工中心培训的工人,同样也是中国最早